• English
  • 服务热线:020-86762799
  • Mysteel参考丨由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看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

    10 月 28 日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全文发布,结合 9 月 28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的《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(2025—2026 年)》等政策文件,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在“十五五”发展做出了清晰的指引,均指向高质量绿色发展路径。

    当前,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正处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期。近年来,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快速发展,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国和消费国。我国有色金属产业有力支撑了航空航天、新能源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工业经济增长。但与此同时,资源保障能力、高端供给水平和有效需求挖掘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,外部冲击影响加大。

    本文主要从供给结构优化、资源安全保障、绿色与数字化转型、以及开放合作四大方向,就“十五五”有色金属行业发展进行展望。

    一、“十五五”规划凸显有色金属行业关键地位

    纵观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全文,高质量发展,科技自立自强,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发展新质生产力,国家安全为未来五年优先级最为靠前的事项,而这些事项,每一项都和有色金属行业高度相关联。

    表1:“十四五”与“十五五”规划口径变化

    资料来源:我的钢铁网整理

    从全会公报中的用词来看,“高质量”提了13次,“产业”提了8次,“安全”7次,“科技”6次,“改革”5次,“开放”3次,“消费”2次,“债务”1次,“房地产”1次,“金融”0次。

    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通过这些高频词,清晰地传递了国家未来五年的发展信号: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,以安全保障为根本基石,以产业升级为主攻方向,以绿色转型为内在要求,以扩大内需和民生改善为最终落脚点,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。

    等基础金属来说,受益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有效投资扩容,需求韧性较强,但其盈利水平更取决于供给侧约束和成本控制能力。

    从锂、钴等能源金属来说,其直接站上新能源、新材料赛道的风口,战略属性与需求空间双重强化。

    而从钨、钼、镓、锗等战略小金属来说,成为高端制造与科技创新的“隐形支柱”,在国产替代与技术创新的驱动下,迎来黄金发展期。

    二、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涉及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四大核心方向

    目前,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面临深层次结构性问题,主要表现在,资源保障压力大,部分战略矿种外采率高;自主创新能力弱,影响高端产品稳定供给;国际贸易形势复杂。有必要通过多举措破解资源约束、创新不足、供需失衡等问题,提升行业发展质量。

    表2: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涉及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四大核心方向

    资料来源:我的钢铁网整理

    纵观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,有色金属行业要在“十五五”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既定目标,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:即优化供给结构、资源安全保障、绿色转型、以及开放合作。

    三、优化供给结构 推动产业升级

    政策旨在推动行业从“量”的扩张转向“质”的飞跃,核心路径包括:

    1.反“内卷”、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

    多年来中国对有色金属需求高速增长,逐步形成了规模扩张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,但这条路未来显然是行不通的。在反内卷背景下,有色金属行业的供给或维持低速稳定高质量发展。

    2024年,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比增速为4.3%。而在《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(2025—2026 年)》 中,2025—2026年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目标设定为 1.5%左右,较 2024 年供给增速出现明显收缩。 截止今年9月,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累计同比增速为3.0%。与此同时,方案明确,2025—2026年,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%左右,并强调“把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。”

    图1:中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累计同比(单位:%)

    数据来源:钢联数据

    图2: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将“合理”增长(单位:%)

    数据来源:钢联数据

    另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公布的信息,在“反内卷”方面,国家有关部门已采取一系列措施。例如,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先后联合印发铜、氧化铝、黄金等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,旨在优化产业结构,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;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《关于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有关政策落实事项的通知》,规范地方招商行为,促进公平竞争。这些政策已初见成效,截至9月,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年初的23%下降到目前的0.4%,表明行业过热投资得到有效控制。

    图3:中国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同比(单位:%)

    数据来源:钢联数据

    展望“十五五”,国家或以能效、碳排放、资源配套等市场化手段压减低效产能。“反内卷”政策或将向更多产能利用率、产品价格及盈利水平低迷的金属子行业扩散。

    2.强化科技创新与高端供给,拓展前沿材料应用。

    “十五五”期间,国家将先进材料列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点领域之一,旨在构建自主可控、安全可靠的新材料产业体系,推动从“材料大国”向“材料强国”的战略转型。这对于有色金属行业来说,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机遇。

    表3:“十五五”有色金属关键新材料发展重点

    资料来源:我的钢铁网整理

    四、资源安全保障

    目前,我国面临着战略性矿产低储量、高对外依存度的格局,战略性矿产保护已成为国家安全和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  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葛红林指出,关键矿产资源保障仍是行业发展的首要问题。随着中国对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需求规模的不断扩大,关键矿产资源如何安全、足量、稳定供应,依旧是困扰行业发展的首要问题。

    根据统计,2024年,我国进口有色金属矿产品实物量达到2.3亿吨、较2023年上升4.5%,有色金属行业总体“外采比”超过60%。我国22种主要有色金属矿产中,有18种矿产资源依赖进口、12种对外依存度超过50%。其中,铜、铝、、钴、锂、钽、铌、铂族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分别达80%、67%、86%、98%、70%、90%、95%、80%;传统优势矿产“外采比”也在不断攀升,如、锑、等“外采比”分别达到65%、40%、37%。这组数据背后是供应链安全的隐痛。

    我国在有色金属资源安全方面主要面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、供应链脆弱性突出、产业转型挑战严峻等核心短板。表4概括了主要的短板领域及其具体表现和影响。

    表4:我国在有色金属资源安全短板领域

    资料来源:我的钢铁网整理

    有鉴于此,在资源保障上,《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(2025—2026 年)》明确,加强国内战略矿种勘探与再生金属利用,提高资源自主供给能力。

    资源安全保障是产业稳定发展的基石。《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(2025—2026年)》将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列为首要任务,重点加强铜、铝、锂、镍、钴、锡等关键战略性矿产的勘查与开发。同时,文件设定了再生金属产量突破2000万吨的目标,通过发展循环经济,减少对原生矿产的依赖,提升资源自主可控能力。

    五、绿色与数字化转型

    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正同时朝着绿色化与数字化方向转型,这不仅是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必要之路,也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战略。

    有色金属行业绿色化与数字化转型,主要源于三股力量的推动:

    第一、政策引导,国家层面的规划清晰明确。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《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(2025—2026年)》为行业设定了具体的绿色低碳和数字化发展目标。同时,相关协会和机构也在积极构建和完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、智能制造标准体系,以标准引领行业转型升级。

    第二、产业内生需求。我国是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大国,但长期面临资源保障能力不足、能源消耗高、环境污染压力大等挑战。通过绿色和数字化转型,能够提升资源利用效率、降低生产成本,是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。

    第三、竞争力提升导向。全球范围内对低碳金属产品和智能化生产的需求日益增长。率先完成转型的企业不仅能满足高端市场要求,还能构筑起技术和成本的双重优势,例如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生产效率提升与人力成本优化的多重突破。

    从《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(2025—2026年)》可以看出,绿色转型涵盖了从资源端到产品端的全链条优化,而数字化转型正通过一系列智能技术,重塑有色金属工业的生产与管理模式。

    表5:绿色和数字化转型举措

    资料来源:我的钢铁网整理

    而从绿色转型和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的关系来说,绿色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的根本手段,碳达峰是引导绿色转型的刚性约束和目标牵引。对于有色金属行业而言,绿色转型的过程,本身就是为实现碳达峰目标而奋斗的过程。两者一体两面,相辅相成,共同推动行业从过去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增长模式,转向依靠技术创新和绿色驱动的内涵式、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

    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生态环境部三部门印发的《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》,提出“十四五”期间,有色金属产业结构、用能结构明显优化,低碳工艺研发应用取得重要进展,重点品种单位产品能耗、碳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,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%以上。“十五五”期间,有色金属行业用能结构大幅改善,电解铝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30%以上,绿色低碳、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基本建立。确保2030年前有色金属行业实现碳达峰。

    实施方案明确优化冶炼产能规模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、强化技术节能降碳、推进清洁能源替代、建设绿色制造体系等五方面重点任务。冶炼是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核心环节,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,紧盯能耗高、碳排放量大的冶炼环节,发挥能耗、碳排放、环保等约束作用,通过提高新建和改扩建冶炼项目准入门槛,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由“以量谋大”向“以质图强”转变。

    六、开放合作

    有色金属行业推动开放合作,主要是为了破解资源瓶颈、提升产业竞争力、融入全球绿色转型。其具体的实施路径可以概括为“内外并举,多措协同”。

    结合“十五五”规划方案和《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(2025—2026年)》,有色金属行业的开放合作将重点聚焦以下五个方面:即稳定外贸基本盘、提升国际合作能级、完善出口管制和安全审查机制、有效实施对外投资管理,健全海外综合服务体系以及加强海外利益保护。详见表6。

    表6:有色金属行业开放合作工作举措

    资料来源:我的钢铁网整理

    我国部分战略性矿产资源高度依赖进口,例如铜精矿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。这种“两头在外”的模式使得通过开放合作保障资源供应安全,成为行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。

    虽然我国是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大国,但在部分高端材料领域仍存在“卡脖子”的短板。通过开放合作,可以倒逼产业升级,引导企业从生产初级产品转向出口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,从而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。

    全球范围内对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的需求,为铜、锂、钴等金属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。同时,全球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共识,也要求有色金属行业必须通过开放合作,共同研发低碳技术,构建绿色供应链,才能跟上全球产业变革的步伐。

    总而言之,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开放合作是一场深刻的变革。它不再是简单的“买进来”和“卖出去”,而是通过全域、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,在保障资源安全的基础上,最终实现从“资源依赖”到“技术和品牌驱动” 的转型。



    点击数:18  录入时间:2025/11/19 【打印此页】 【返回】

    上一篇:Mysteel早读:国际大宗商品普跌,5家钢厂涨价
    下一篇:Mysteel早读:62%铁矿石指数跌破100美元,黑色期货夜盘飘绿
    销售客服1
    销售客服2
    招聘客服

    Copyright © 2016 广州京华制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    粤备2022122891-1